为什么不要先给小孩子买保险?

知识星球读者提问:

如果是帮小朋友买保险,需要买哪些保险?教育基金之类的有没有必要?

这个提问非常典型。典型就典型在,这个问题的提法,本身就有问题。

小朋友是家人的心头肉,特别关注,人之常情。但是,有必要优先为小朋友买保险吗? 要优先考虑教育基金吗?

目录

[TOC]

写在前面

问题很大,展开说够写几篇文章。

我尽量挑重点说。能问到我这个外行这里来,说明起码比我外行,尽量一篇文章先建立基本的认识。更具体的分析公众号和知乎里多的是专业人士。我这个外行可能会说错,不要当作最终答案。重要的是读者先有了基本概念,后续进一步了解时知道搜索关键词。

有些重要的话放到了最后,希望你能看完。

优先级

问的是帮小孩子买。对于婴幼儿,我个人推荐的购买优先级是,医保 > 意外 > 大病医疗 > 重疾。小额医疗、寿险和教育基金可能不是普遍的需求。

1. 医保、意外险

全家必买,基础保障

医保(社会医疗保险)的保障有些高不成低不就,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保障。不要指望医保解决全部问题,『高不成』的部分可以由商业保险来补足。

由于意外险只赔意外引起的后果,除特殊职业,不同人发生意外的概率差别有限。所以便宜,规则不复杂。

成人约 300 保费可以保一百万(一年,下同)。小孩限保额,10 岁以下限 20 万,18 岁以下限 50 万(儿童大保额有道德风险),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的附加项,百元左右一年。


这两项越早买越好,一天没买上,孩子就暴露在无保障的风险中。孩子出生后应该尽快办完出生证、户口,然后马上买

医保正常情况是前一年年底扣费,所以出生的第一年算补办,是有时间限制的,一般是出生后 90 天内。各地规定有不同。

意外险产品都比较接近,很少有特殊规定,不值得太费心,挑热销产品,保障足保费低的,怎么方便怎么买。像直接微信买『护身福』就挺好。(可以扫码直接购买)

注意,这里并非特别推荐护身福。只是对于多数人,研究、比较、管理保单都太麻烦了,门槛一高容易忘了买(或者买完忘了保单在哪)。这点上说,因为每个人都有微信,腾讯旗下产品会便捷一些。如果你愿意去花时间了解,可能会找到更好的选择。

对于一年一买的必买险种,多做功课货比三家固然好,看着差不多直接买问题也不大。直接买热销比纠结没买强

2. 医疗险(报销型)

直接买大病医疗,保障大风险。

医疗可以分小额(门诊)医疗和大病医疗(俗称百万医疗)。

区别是前者保额和免赔低,小病也能用。后者保额和免赔高,像几百万保额、免赔一万,绝大多数病用不上。赔付概率低了,明明保额那么高,价格可能反而还更低。一年期的大病医疗,年轻人大约几百块就能保几百万,老人也不过一千多点。定期险再贵一点。

小额医疗有点鸡肋。保额低,保费不低,导致杠杆很小(一般只有 10+,也就是花一百的保费,大约只能得一千多的保额)。身体健康的人,一年下来看几次感冒的钱,医保报销之后就没多少了,看病的钱不一定有保费多。关键小病费用太琐碎,很多人未必愿意走报销流程。这就导致逆向选择,体质好的不会买,买的都经常看病。

这反过来让理赔率变高,保险公司也需要发工资需要盈利,自然会把保费调高,这又进一步降低了性价比,强化了逆向选择。保险是用来对冲风险的,把不确定的大风险转换成确定的小支出。不要指望回避所有风险,更不要指望占保险公司便宜。除非是医院常客,不建议考虑小额医疗。

大病就不同,概率很低,但是一旦出现就能把家庭财务击穿。这种反而很适合用保险兜底。高免赔额挡住了大多数小毛病,理赔概率非常低。理赔的人少,保费才能便宜。

医疗险是报销险,保额内报销超出免赔的部分。以 200 万保额免赔一万为例,如果癌症花了 61 万,能报销 60 万。它的存在,是保证『有钱治』。但既然是报销,总报销额一定小于等于总开销,不会让你有钱赚的。有多张保单时,可以把医疗费用拆分成几个部分在不同保单理赔,但不会对同一块支出重复理赔。

不过在其它保单报销过的费用,一般可以算在免赔额度里。据此搭配不同保额和免赔额的保单来实现更好的保障,已经属于高阶操作,读者可以自行搜索了解。


作为一个外行,从医疗险开始往下的保险,都不敢推荐了。因为不同人的需求不同,需要的保额不同,健康状况不同,预算不同。

只能说:尽量以小保费买大保额(高杠杆),核保一定要符合健康告知(否则将来保险公司可以拒赔),实在有小毛病无法通过核保,就要线下找保险公司制定方案,要么除外要么加钱。

尽量买定期,一份保单保障多少年,或者保障到多少岁。选尽量长的缴费年限,降低每年保费负担。在中国,只要有保单在,即使保险公司破产这种低概率事件发生,保监会也会指定其它保险公司接收保单继续承保,必要时会启动保险保障基金。

一年期产品,每年都是新保单,即使保险公司承诺可以续保,也未必有法律效力。一旦老产品下线,买新产品就得重新核保,可能会因为小毛病被拒保。这条建议基本对任何与健康状况相关的保险都有效

如果太头疼,腾讯微医保阿里好医保两个一年期闭着眼买比不买强(健康告知必须符合,这点不允许闭眼)。可以先买,继续找更好的产品,以后有更好的换。换保险需要重新核保(健康告知)和计算等待期,记得把这两点考虑进去。这条建议对其它定期险也有效。

3. 重疾险(给付型)

优先级靠后。对于收入低,保费预算紧张的家庭,先配齐其它保障。

重疾险(重大疾病保险)是给付型,是对『可能患重疾』做对赌。保险公司押你没事,你押会中招。没事,保险公司赚保费。中招,保险公司直接赔全额。注意,不管你治不治,花了多少钱,保险公司不过问,只要确诊目录上的病,直接赔全额。

大病医疗哪怕动不动几百万保费,但其实很多病没那么严重,就算癌症也很少会一年内把保额报销完。还有太严重的情况,没怎么治就挂了没怎么花钱。所以平均下来,实际的赔付额可能就几万。

但是重疾看着保额低,直接全额赔。所以 30 万的保额,(重症)理赔必赔 30 万,这就导致重疾健康告知很严,还比较贵。

重疾的最大作用,是患病后的经济补偿。治病花钱,找大病医疗报销;病人不能上班断了收入,重疾的赔付可支撑一段时间的家庭开支。


小孩和老人,没有劳动收入,必要性就低一些。对于经济紧张的家庭,重疾保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。保费预算不多的话,建议优先配置大病医疗险。

当然保费宽裕的话,还是建议尽量买,特别是家里劳动力非常有限,孩子患病需要主要劳动力停工照顾的情况。

买重疾除了注意保额,还要留意包含的疾病目录,确诊标准,还有赔付次数等。

4. 寿险

代替离开的家庭支柱照顾家人。我认为这要买,但不是给孩子买。

寿险跟重疾险类似,只是押的不是患病,而是死亡。也就是被保险人死亡即赔付,是一个被保险人自己永远看不见理赔的保险。作用就像第一句说的,是为了在家庭支柱离世后,获得一笔钱,避免因为失去收入导致生活质量断崖式下降。

小孩子没有收入,他的离开给家庭带来的主要是精神上的痛苦,此时赔一笔钱对家庭的改善意义有限。

对于收入来源单一,特别背负债务的家庭(如房贷),建议给收入主力买寿险

5. 养老险、教育基金

以养老和教育之名的储蓄。看具体情况。

前面介绍的,都是消费型保险。钱花出去买了保险,就跟其它消费一样,钱花了就花了。只不过一般消费买商品,保险买保障。

买保险的一个原则是,消费型和储蓄型尽量分开买:

  • 消费型就消费型,直接算得出来杠杆率,用多少保费换了多少保额。各种条件差不多,选杠杆高的。

  • 投资(包括储蓄)的就是投资的,看回报率,而且要看内部回报率买(IRR,可以用工具或者excel算,不展开)。

极少数情况下,某些公司的好产品,不卖给一般人,一定要你买了理财才能买。如果保险确实好,理财收益也过得去,可以考虑套餐。

但大多数的组合产品,都是为了让你算不清上面两笔账,你说保额低时他谈有回报,你说回报率低时他又说有保障。其实你分别买两个产品还更便宜。

回到要不要买养老险和教育险:看你的投资能力和自制力。

  • 投资能力很强,能稳定战胜保险的收益率,不买。(稳定划重点,过山车的收益就接近投机了。)
  • 自制力强,理财条理清晰,不同钱的用途分得清做得到。不买。

如果这些条件达不到,手里又有余钱,可以给老人或孩子存点钱。认真对比过 IRR 再买。如果送各种天花乱坠的权益,把对你有用的折算成钱一起对比,用不上的忽略。

这种保险不是对冲风险,只是存钱给未来花,优先级最低。最怕买保险不认真看条款,买了组合的保险,等到需要赔付时才发现很贵的保费只换来很低的保额根本不够用,剩下的保费都拿去储蓄了,又还没到取出时间,那就非常尴尬了。

(你回去家里问问,很可能家里老人禁不住亲戚的推荐,已经买了这些鸡肋的产品。别问我怎么知道的。)

最后

人员配置顺序

你会发现上面顺便把成人和老人也提到了。

提问者跳过了其它家庭成员,直接问孩子,这个顺序本来就是不对的!应该把家庭看作抵抗外来风险的一个整体,优先给家庭的收入主力配置保障。

家庭支柱不给自己配置保障,光给老人小孩买一堆保险,看着孝顺慈爱,但没有用。你倒了他们可以靠着(他们的)保单很好地活下去吗?保费都没人帮他们交好吧。

极端地假设,如果家里的钱只够为一个人配置保险,那就给賺钱最多的人配。小孩病了没有保险,起码还有人照顾和筹钱。只给小孩买保险,大人却病倒了,断了收入,连每年续交保费也无法保证,小孩的保单也失去意义。

当然最好的办法,还是趁全家都健康时,把必要的保障都配齐。

一年期 与 定期

健康相关的保险尽量买长期(定期)险,避免以后健康恶化被拒保。

前面在聊到医疗险的后面提到了,这里再啰嗦一遍:

  • 如果预算紧张,买一年期比不买强。一年期里,又尽量选官方有续保保证的(虽然这个保证视乎公布方式,不一定有法律效力)。一年期的风险在于未来产品下架,或者大幅调高保费。这时想买新产品,需要重新核保,有可能因为小毛病被拒保。

  • 如果预算够,尽量买定期!一份保单保障多少年,或者保障到多少岁。选尽量长的缴费年限,降低每年保费负担。只要有保单在,即使保险公司破产这种低概率事件发生,保监会也会指定其它保险公司接收保单继续承保,必要时会启动保险保障基金。

当然还有一种办法,先买一年期的产品,等到预算充裕或者遇到好的产品,再改买定期产品。记得换保险需要重新核保和计算等待期,要留意当前的身体状况,以及要提前买避免等待期没有保障。

是否保终身

如果觉得长期险保费太贵,也许是因为保终身,可以考虑保固定年限(如30年)或到固定岁数(如70岁),把保费降下来。只要是人就一定会死,保终身意味着患病概率大增(医疗/重疾)或者一定会赔(寿险),保险公司为了不亏只能多收钱。

记住羊毛出在羊身上,千万不要指望薅保险公司的羊毛。也不要心疼钱花了,觉得没事钱就白费了,为此特意去买保终身和返还型保险。要知道返还的保费本质上就你多交的保费存下来的,不用等到死了才领回来,一开始就少交不好吗。

当然,如果你是现在不差钱,但是花钱大手大脚,担心年老(70 岁以后)患病会没钱,或者不能留一笔钱给家人,保终身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规划服务

买保险是个技术活,需要根据家庭的财务状况以及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规划。所以除了意外险可以随便一点选,全文下来几乎没有推荐具体的保险。

除了努力一点自己学习保险知识,也可以寻求专业的保险规划服务。但这个以我的半桶水,也不敢推荐。只能说要么挑有名的大平台,要么挑背景过硬的保险人出来单干创业的。无论哪种,都必须中立,不受雇于某个保险公司。

理论上收费的咨询更好,这种服务更专业细致,一次过的咨询费用能买到更合理的配置,还是值得的。有咨询费收入也可以让顾问更关注口碑,不受销售佣金左右。但还是无法排除有败类两头吃。

免费的咨询除了是推广期搞促销,更多的是以销售佣金作为主要收入。理论上这也算中立,赚哪家佣金不是赚,长远的客户口碑更重要。但禁不住某些产品的佣金特别高,可能会撬动『中立』。个别产品新推出时为了冲销量,佣金达到首年保费的一半,可能有大几千块钱,很难不让人心动。

所以可能真的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,哪怕找了顾问,自己也要多上心,多问几个问题,自己也考虑一下对方的建议是否合理。

那些突击培训上岗、一知半解的保险代理人,即使是自家亲戚也不要信——大概率他们自己本身就是韭菜。为了完成业绩,他们自己会买,会动员身边所有亲戚朋友买。但多数半路出家的代理,销售能力也就那样,都卖一圈之后开始卖不动,也就只能改行,然后保险公司又开始高薪招下一批代理……


最后的最后,这只是一个消费者的视角。非专业人士,不能作为购买建议。


知识共享 “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” 4.0 (CC BY-NC-SA 4.0)”许可协议
本文为本人原创,采用知识共享 “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” 4.0 (CC BY-NC-SA 4.0)”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本作品可自由复制、传播及基于本作品进行演绎创作。如有以上需要,请留言告知,在文章开头明显位置加上署名(Jayce Chant)、原链接及许可协议信息,并明确指出修改(如有),不得用于商业用途。谢谢合作。
请点击查看协议的中文摘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