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:备孕篇

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聊这个话题。

像之前在安全座椅的文章里说的,同龄人大多到了婚育阶段,进度有快有慢:有孩子已经上学的,有还在相亲的。我在向前辈们取经的同时,居然也有人向我取经。

让我们从备孕聊起。

年轻读者如果不想泄漏你们的计划,建议收藏,不用转发。

已为人父母的读者没这个顾忌,可以分享给身边需要的朋友。

写在前面

对没了解过的话题,我们很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。没有概念,自然也不知道『该问什么』。互联网发达的今天,只要是公开的知识,知道自己『不知道什么』,很容易获得答案。提正确的问题,比答案重要;建立概念,先于详尽的内容。

我只是一个孩子的父亲,不是医学工作者,本来没有我的事。只是被问多了,发现问题常常没问到点上,需要反复介绍一些基础概念,翻查并转发一系列文章,顺带补充解释。这非常琐碎,琐碎到让我决定写概括性的文章,来避免重复劳动。

本文不能作为医学建议。主要目的,是希望引起对相关话题的关注,并提供部分参考。只能尽量保证,内容要么是亲身经历和体会,要么是经过资料查证。

只是我和身边人的经历,样本量很小非生物医学相关专业、没有科研经历,很多内容超出我的知识储备。可想而知,本文一定会出现错漏,欢迎指正。

大家知道有这些关键词,后续会主动了解相关内容,目的就达到了。


本文假设读者相信现代医学、遗传学和营养学,这是后续讨论的基础。

今天在系统分类学、解剖学、生物地理学、古生物学、分子生物学、遗传学等学科压倒性的证据支持下,学术界普遍认为进化是事实(fact),而不仅仅是理论(theory)。只是细节上尚存争议,还需更多研究。我国现代推崇唯物主义,又没有宗教观念的阻碍,大家对进化论和遗传学的接受度应该比较高。


目录

[TOC]

一、 赛前状态

接下来是要讲鼓掌的事吗?并不是。鼓掌远远不是故事的开始。

最早提出进化学说的拉马克,提出了『用进废退』和『获得性遗传』两个法则。这两个法则后来被达尔文提出的『自然选择』所推翻和代替。孟德尔的经典遗传学为此提供了理论基础。

简而言之,后天获得的性状没有改变生殖细胞的 DNA 序列,无法遗传。如果说母亲的身体素质关系到胎儿的生长环境,那父亲只是纯粹的 DNA 提供者。他的身体状况只影响小蝌蚪数量和活力,进而影响命中率;他的身体和精神状态,不影响胎儿。

真的是这样吗

经典遗传学会回答『是的』。30 年前遗传学家或许都这样认为,讨论父亲后天状态与胎儿关系的论文很大可能会被当成胡闹。

但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表观遗传学发现,还存在很多 DNA 序列以外的机制会影响遗传,像 DNA甲基化、RNA干扰、组蛋白修饰等,能在不改变 DNA 序列的前提下,调节基因的表达。尽管相关的研究还不够充分,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,生殖细胞(小蝌蚪和卵子)里不仅仅保存了 DNA,还有别的信息,记录着细胞主人的状态。

大白话就是:受孕前父母的状态,会影响到胎儿。所以,男女双方都需要备孕,而且是从身体状况到精神状态全面的准备。父母有熬夜、不运动、抽烟喝酒、暴饮暴食、精神压力大、长期处于污染环境 等状况,可能会通过现在尚未明确的途径,影响到孩子。

这些因素短则影响胎儿发育,长的甚至会影响孩子一辈子。例如,长期暴露在橙剂中的美国越战老兵,他们的后代患有脊柱裂的概率就比普通人更高。

橙剂是一种除草剂,曾用在越战中实施落叶计划,使丛林中的越南游击队无处藏身。橙剂的生产过程会产生有毒的二噁英,可能致癌。

如果做不到一直远离污染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起码要在准备要宝宝前的一段时间内做到。至于『一段时间』究竟是多长,我也不知道生活习惯影响到表观遗传需要多长时间,只能说『越长越好』。

戒掉所有不良习惯,远离污染源,规律作息,坚持锻炼,保持营养均衡,注意调节精神状态。里面随便一条都是一个专业领域,够写一堆文章,不详细展开。有这个概念,目的就达到了。

嗯,还是忍不住强调几点。

一类致癌物

不良习惯和环境污染里面,特别点名强调一类致癌物。这个清单大家可以在网上搜到。日常最容易接触到的是这几样:

  • 香烟,包括二手烟和三手烟(香烟成分残留)。香烟不存在安全暴露水平。
  • 酒精饮料,包括低度酒。酒精的摄入同样不存在安全水平。
  • 槟榔,即使不含任何添加也会致癌。
  • 马兜铃酸,主要存在于马兜铃科的植物,以及包含这些植物成分的药物。
  • 黄曲霉毒素,主要存在于各种霉变食物里。
  • 中式咸鱼。

锻炼

你应该去请教专业人士。但我猜大多数人不会去健身房也不会请教练。只提醒一点:有氧和无氧结合(或者说心肺训练和抗阻训练结合),不要一味只做一种你喜欢的运动。

营养

营养学也是非常专业的学科,且部分理论还存在争议。如果不能咨询专业的营养师,可以参考最新版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。这个基础上,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口味习惯,再做一些调整。身体有特殊问题的,还是得以医生和专业营养师意见为准。

具体到备孕期和孕期,一些营养素被认为作用比较关键,挑部分有代表性的说:

  • 钙和维生素D:

    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元素,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。少年儿童需要长个子,成年人需要防止骨质流失,老年人则直接面临骨质疏松的威胁,都需要持续摄入钙。

    女性由于生理特点,又比男性更容易缺钙。尤其是怀孕和哺乳期间,母体的钙大量供应给孩子。要知道孩子从一颗受精卵一直长到戒奶为止,身上的钙都是从母亲身上『夺取』的。在备孕时,一定要提高『钙储备』。

    维生素 D 则是可以促进钙元素的吸收、重吸收和沉积。儿童缺乏维生素 D 会引起佝偻病(软骨症)。所以光补钙没有效果,还得保证有足够的维生素 D。

  • 维生素 E:

    一类脂溶性维生素,包括四种生育酚和四种生育三烯酚。从名字(生育酚)就能看出来,维生素 E 可以促进生殖系统的活性,使男子小蝌蚪活力和数量增加;使女子雌性激素浓度增高,提高生育能力,预防流产。

    新生儿维生素 E 不足会使血球容易破裂而发生溶血性贫血。

  • 维生素 B 族:

    一系列水溶性维生素,在细胞代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。虽然有着相似的编号,但在化学上是差别较大的不同化合物。

    孕妇缺乏叶酸(B9)会引起婴儿先天缺陷,这点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健委的认可。世卫建议围孕期(从孕前到哺乳期结束)应该补充叶酸,特别是孕前到孕 12 周。而在我国很多地方,满足一定条件能在社区免费领取叶酸。这两点可见对叶酸重视程度之高。有研究指出,男性补充叶酸也有助于提高小蝌蚪质量。

    除此以外,烟酸(B3)和 钴胺素(B12)也比较重要。

  • 微量元素:

    镁、锌、铁、硒、碘等。

  • 必需脂肪酸:

    二十二碳六烯酸(DHA)、α-次亚麻油酸(ALA)等。

  • ……

就举几例,再列就太长了。具体摄入量大家自己查或咨询医生,不敢推荐。

总的来说,不挑食,荤素搭配,食物来源尽量种类多而杂,大部分营养成分可以从食物中获得。必需的营养素较多地存在于蔬菜水果、未经精加工的谷物、动物肝脏、牛奶、鱼肉等食物里。

民间传说的饮食禁忌大多不靠谱,反而容易造成营养不均衡。

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上述提到的有毒物质:烟酒、咸鱼、某些药物。不要吃未彻底煮熟的食物,特别是生肉,有可能得寄生虫,影响胎儿的发育。

还要警惕所谓的大补,像老火汤,溶解的营养有限,维生素被高温破坏,摄入的主要是脂肪和嘌呤,除了长胖和升高尿酸,没有别的作用;孕期发胖会增加妊娠糖尿病和妊娠高血压的风险。各种补药也是风险大于好处。

补充剂

饮食均衡的情况下,不建议依赖营养补充剂,性价比低,个别营养素容易过量摄入。

不过有些营养素来源单一,一旦偏食就容易缺乏。

像维生素 D ,除了吃蛋黄和动物肝脏,主要靠日光(特别是 UVB)照射皮肤时合成。如果少吃相应的食物,加上接触日光的时间太短,就需要考虑服用维生素 D 补剂。

叶酸倒是广泛存在于叶菜、水果、肝脏和肉类当中,但叶酸非常容易在烹饪中被破坏,食物中的摄入量不足以满足需要,所以围孕期补充叶酸补剂是相当必要的。

除了这两样,考虑到现代人的饮食特点(吃得过于精细、单一,容易挑食,不爱吃素、内脏或者鱼),很多营养素还是可能摄入不足。起码在围孕期,要考虑服用补充剂——叶酸只是最低限度。因为逐样购买服用不仅麻烦,还非常难根据不同阶段调节用量,我们直接购买了专门围孕期配方的产品。

当时综合网上的评价,选择了英国 Vitabiotics 旗下的 Pregnacare 系列。这个系列做得很全很细,从备孕到孕中再到哺乳期恢复期,都有针对的产品。甚至还有给男性备孕的产品(不单卖,跟女性备孕产品组合出售)。除了孕中会加一颗 DHA 鱼肝油,所有产品都是一天一颗,省心省事。

懒得写到孕中和产后再列一次,干脆列出来全系列。附带 TB 海外旗舰店的口令,这样跳过去就知道是哪一款。

  • 孕前(before conception):有女性款和男女款。上面说了,备孕是双方的事,推荐男女款(him&her)(¥bbAqcOmwwGN¥)。
  • 孕中(during pregnancy):有基础版 original,和区分孕早期和孕晚期(以孕 5 月为分界线)并强化 DHA 的 plus 和 max。推荐按阶段选用 plus(¥8DFWcONb2nd¥)和 max(¥PrzdcONYQde¥)。跟孕前不确定吃多久不好多买不同,后面需要屯多少是比较确定的,建议买套装尽量划算一些。
  • 产后:哺乳期选 breast-feeding(¥kiuWcON1NuK¥),如果断奶早就选产后修复 new mum(¥0297cONYQ67¥)。

比较遗憾这个系列还是出现了个别玄学成分,像男士备孕的产品里出现了秘鲁玛卡、西伯利亚人参提取物这种缺乏医学证据支持的成分,介意慎选。我们权衡了风险和便利之后还是选用了。还好这只是其中一个比较方便的选择,大家也可以了解其它同类产品。海外销售的产品,尽量选正规海淘渠道,或者托国外亲友带。现在物流信息和各种单据都可以伪造,小商家和私人代购有信用风险。

二、提高成功率

有了好身体,就该考虑上场比赛了。

开头先问大家一个问题:小蝌蚪和卵细胞,哪个存活时间长?

或者换个问法,谁等谁?





先别下拉考虑一下。





小范围调查的结果,要么回答不知道,要么认为卵细胞的存活时间比较长。毕竟卵细胞比较大,而且自带营养;公主待字闺中,等天下英雄擂台竞逐,比较符合想象。

但事实上,精子存活时间比卵子长。

自排卵算起,卵细胞会在输卵管存活 1 到 2 天时间,其中前 14~18 小时受精能力最强。如果没能受精,卵细胞的受精能力会逐渐减弱直至死亡。

进入子宫的小蝌蚪,最多能存活大约 3 天

小蝌蚪看着很脆弱,也确实很脆弱,在体外只能存活几分钟。但是,生殖道分泌液会为小蝌蚪提供能量,使小蝌蚪成熟,这个过程称为『获能』。小蝌蚪在阴道中能存活约 8 个小时,通过子宫颈之后则最多可以存活 3 天。

小蝌蚪还有一个优势,量大。一次出击以亿为单位。小蝌蚪看不见瞎游,一路上各种艰难险阻,还要在其中一根输卵管上浪费一半兵力,但是量足够大,就总有一部分能活到最后。

宁早勿晚

结合两个时间,可以得到什么结论?怎样才能使相遇的可能性最大化?

假设排卵的时间点为 T ,排卵后一天为 T + 1,之前一天为 T - 1,以此类推。

很容易推导出,最佳出击时间点很可能就是 T。此时双方细胞活力最强,一边沿输卵管往外移动,另一边一群往里游,汇合时间最充足。但人又不是机器,这个时间点很难掌控。如果时间偏差一点会怎样?

T + 1 应该也有机会,T + 2 就渺茫了。反过来说,T - 1 和 T - 2 完全没有问题。T - 3 也不是没可能(小蝌蚪苦等三天,见到刚刚出门的公主)。实际上,最佳时间点还要往前移差不多一天。从查到的数据看,从 T - 5 到 T 都有机会受孕,其中概率最高是 T - 2 到 T 的三天;T - 1 概率最高有 35%,T - 2 也有 30%,而排卵日当天才只有 25%,T + 1 则可能性非常低了。

结论就是,尽量预测 T 的时间,并在那之前完成鼓掌比赛。如果误差比较大,宁早勿晚,让小蝌蚪们提前等着。

预测

怎么预测?

月经周期规律的女生相对好办。现在有很多记录周期的软件,坚持记录,就可以根据周期推算排卵期。记录的时间越长,周期越规律,预测越准确。前面说了,需要一段时间的赛前准备,正好先记录一段时间。

有些女生的周期不太规律,周期规律的也希望得到比推算更准确的结果。这时可以用排卵试纸

排卵试纸本质上是检测尿液中的促黄体生成素(缩写 LH),检测时将试纸一端浸入尿液,等候一会看检测线即可,很方便。(现在新出的测试棒,比尿杯更方便使用。具体产品用法,以说明书为准。)因为是比较成熟的技术,结果比较准确,也不贵。我们当时直接用的网上销售量最大的套装,包括两个月用量的排卵试纸和 5 条早孕试纸,平均到每次检测才几毛钱。(¥FQJccNRNO7p¥)

试纸的灵敏度是固定的,而每个人的 LH 水平有差异(还有尿液浓度的问题),不要看少数几次检测的值,而是要看 LH 水平的变化趋势。一般推荐从月经结束后三天左右开始测,测得疏一些(每天或者隔天),发现增强就增加检测频率,从每天到每半天再到每 4 小时。如果发现到了最强突然开始转弱,意味着会在最强时间点的 24 ~ 48 小时内排卵,未来的 24 小时内是比较好的时机,赶早不赶晚。

需要注意的是,LH 试纸对部分人群不适用。多囊卵巢综合征、卵巢早衰等患者,LH 水平不具参考意义。

频率

即使挑中最佳的日期,成功率也不过比 1/3 略强。心急要孩子的人很容易想到一个办法:在可能受孕的 5~6 天里,天天运动,甚至每天多次运动。

这未必不是一个办法。但是过高的频率,会影响精子的质和量,过度疲劳也会影响双方的状态。另外,女生过于频繁接触外来细胞,有可能会激发抗体,引起免疫性不孕。我找到的说法是,最频繁至少也要隔一天一次。没有找到依据,仅供参考。

另一方面,也有人会考虑到精子质量,每个月只在最佳时间上场比赛,其它时间都通过禁欲来养精蓄锐。这同样是不可取的,因为过长时间的禁欲,会导致精子老化,质量反而下降。

赛后休息

都努力到这里了,还有一个小技巧提高成功率。
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,刚发射出来的弹药,是半固体的凝胶状;然后过 10~30 分钟,会重新液化。这里面是一系列的凝固因子和液化因子在调节,前者包括纤维蛋白和凝固蛋白等,后者则包括一系列的酶。

身体不会平白无故制造纤维蛋白再造个酶分解掉,费这工夫当然有用。

比赛进行当中,双方剧烈运动,小蝌蚪们很难在目标上停留。这时纤维蛋白组成的带黏性的凝胶,有助于把小蝌蚪作为整体送达,并留在目标赛道上。等比赛结束,运动员休息,凝胶才液化,小蝌蚪们的比赛才正式开始。可以简单理解为 先打包运送,到达后再拆包裹。

知道这一点有什么用?

首先重申身体素质的重要性,如果身体有毛病,或者缺少某些营养素,导致这个凝固-液化的过程出了问题,小蝌蚪的活性会大打折扣(这个过程涉及多种锌蛋白,锌很重要)。

然后就是女生要注意赛后休息,不要乱动。参考液化需要的时间,比赛结束后应该仰卧平躺休息一段时间,可以垫个枕头让入口抬高,尽量给小蝌蚪液化和游动的时间,减少小蝌蚪的流失。这个姿势据说还能让小蝌蚪聚集在宫颈口,提高通过的数量。

上亿的数量看着很多,对看不见瞎游的蝌蚪来说,路上多的是陷阱。损兵折将之后,终于来到宫殿之内,生存环境变好,输卵管左还是右的抉择又少了一半。即使到了终点,透明带还是需要大量的小蝌蚪用自己的顶体去溶解。

珍惜小蝌蚪,提高成功率。

别太紧张

前面给了这么多建议,都做到了是不是就一定能成?

当然不是。即使一切就绪,挑到最好的时间点,受孕的概率也只有 35%。

成功受孕,实在是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我们只能干预其中的一(小)部分。各种看似玄学的因素里,就包括了压力水平,或者说情绪。

2015 年荷兰一个综述性研究回顾了 1992 年到 2014 年之间的多个研究的数据,试图找出预测排卵期后定时同房与妊娠率之间的关系。在排除掉无效数据和过小的样本之后发现:

  • 只有两项研究报告了临床妊娠率(经超声确认),没有发现妊娠率差异的证据;证据表明,如果假设没有排卵预测下的妊娠率为 16%,定时同房的妊娠率为 9%~33%。
  • 有两项研究仅分析了自我报告的妊娠(基于妊娠试验阳性,无超声确认);如果将自述怀孕包括在内,则定时同房的妊娠率略高。证据表明如果没有排卵预测的妊娠率为 13%,则定时同房的妊娠率在 14% 到 23%之间。
  • 只有一项研究报告了定时同房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。该研究表明,使用尿液检测和没有使用额外措施的女性之间,压力水平没有差异。其它不良影响的数据不足。
  • 一项试验报告了受孕时间数据。试图受孕时间少于12个月与12个月以上的夫妇之间,没有证据表明有效果差异。

有兴趣的可以自行阅读论文:https://www.cochranelibrary.com/cdsr/doi/10.1002/14651858.CD011345.pub2

总的来说,预测排卵期然后定时同房在逻辑上无懈可击,但在研究中的效果却显得优势微弱,完全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。毕竟影响的因素太多,而预测并不能确保准确。为了养精蓄锐,仅在特定日期比赛,竞技水平容易受影响,还会导致精子老化。上场时过分关注受孕,双方带着任务和压力,也会影响比赛质量。

所以虽然上面给了这么多技术建议,并不需要像规范那样小心遵守。如果因此造成压力,反而得不偿失。享受过程,夫妻之间琴瑟和鸣,孩子是水到渠成的事。如果长时间的尝试都没有成功,或者发现了其它问题,则要尽快求助于正规三甲医院的生殖科。千万不要病急乱投医,中了野鸡医院的套路,特别要小心正规医院里的外包科室。

三、中奖之后

这篇写的是备孕,本来到这里就该结束了。剩下的话题,如果读者感兴趣,再接着写。

不过,可能会有读者在看完本文后马上行动,然后足够幸运,一个月内中奖。以我写字的速度,搞不好推送下一篇时,孩子都打酱油了。那再说两句。

如果买了上面提到试纸套装,里面一般会包含早孕试纸,没有就另外买一些备着。亲戚该来的时候不见来,验一下,两道杠就是中奖了(一条对照线,一条检测线,也有产品两条线组成十字形)。

确认

然而早孕试纸阳性,并不能确切地说就是怀孕了。

试纸(或者验孕棒)只是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(缩写 hCG),正常情况下由胎盘分泌,怀孕是最大的可能,但一些疾病也会引起 hCG 升高。另外,即使成功受精,hCG 来自胎盘,也可能存在葡萄胎和宫外孕的情况。不正常发育的胚胎不仅不会带来一个新生命,还会危害准妈妈的健康,最严重时甚至致命

此时,首要任务是去正规医院的产科,做一个确认,一般包括验血和超声检查。

建档

如果胎儿正常发育,先恭喜你。接下来才是忙碌的开始。

在国内,大城市有大量适育青年,大型公立医院的产科床位常常紧缺

这点我们在广州是亲身经历。条件好实力强的公立医院,产科护士站往往放着一个时间表,上面写着哪些月份(对应预产期)还有床位,一般未来几个月都已经排满。产科里前面的人刚出院,马上就会有临盆的准妈妈住进来;如果没有并发症,不需要特别的照顾,或者仅仅是产后的护理,有些人甚至住走廊用帘子围起来的临时床位。

为了确保床位,确认怀孕之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选择将来生产的医院,然后在该医院建档(有些地方叫建卡),尽量一直在这家医院产检。

理论上,建档是完全自愿的,医院也不会拒绝没有建档的产妇。但实际操作上,医院肯定优先接收有建档的产妇,在床位不足时,会劝未建档的产妇转院。而即使紧急情况不便转院,医院缺乏之前的产检记录,也会增加判断和救治失误的风险。

所以不仅要建档,还要早建档,按时产检,尽量不要转院。

医院的选择,要综合考虑医院情况、经济实力、距离远近。举几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例子:

  • 首先是医院的医疗条件和产科的实力。包括但不限于医生队伍的水平,设备设施是否齐全,做检查是否方便等等。
  • 身体条件允许的话,建议尽量选无痛分娩。医院是否有实施无痛分娩的条件?
  • 经济允许的话,尽量选择丈夫陪产,一方面对产妇是很重要的精神支持,另一方面让丈夫参与到分娩中去,能更好地体谅妻子。医院是否提供陪产选项?
  • 孕晚期以前,一般孕妇还是在上班,那么医院的位置最好同时兼顾家里和单位。如果不能兼顾,则应该优先考虑孕晚期(靠近家里)。

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问题。每个家庭还会有自己的考量。

我们当时迁就上班地点,建档医院离家里稍远(半个多小时车程)。结果在家里破水,第一时间打 120,被告知只能就近派车,不能指定医院。权衡风险之后,产妇平躺在后排,我自己开车送到建档医院。那是开过最煎熬的 30 分钟。后来才知道,可以请求 110 帮助,即使不能派车开道,一般也可以报备车牌,安全范围内允许交通违规,像走应急道,确认对向没车时闯红灯等等。

至于建档的具体流程,每个地方每个医院有不同,一段时间之后政策也会更新,需要去医院和社区确认。

建档之后,医生和护士就会告诉你接下去该做什么,可能下一篇都没有必要写了(如果没人问我的话)。

福利

国内提倡优生优育,除了备孕时会给发叶酸,对于部分产检和产后恢复项目是有补贴的。我们当时遇到的形式,是社区会发放服务券,在做相应项目时把券交给医院,会有部分抵扣,抵扣部分记账由政府买单。

这点需要及早了解和办理。很多年轻夫妻不知道有这些福利,根本没办;或者后面知道再去办时,可能一些福利已经错过了使用时间。

同样地,这些福利因地而异,请自行到社区了解。

低调发育,别浪

很多地方都有一个风俗,怀孕前三个月只告知最亲密的人,对其他人秘而不宣。理由是前三个月胎儿不稳,有一定机会流产。

这是有道理的。

前三个月对应孕早期,胎儿还是非常脆弱。太多人知道,引起关注,有可能会变成打扰和压力。而一旦真的失去这一胎,所有的关注和祝福,都会变成更大的压力。

考虑到篇幅已经太长,而且这部分已经超纲,请自行搜索孕早期的注意事项。该注意的都差不多,只是比其它时间更娇气一些。

谨慎保胎

最后强调一点:谨慎保胎

常见的情况是,抽血做早孕检测,发现某个指标低了,直接就要保胎,打针或吃药。甚至医生还没说什么,孕妇和家人这边先主动要求保胎。毕竟诊断上写着『先兆流产』四个字,非常吓人。(我被吓到过)

我说的就是这里要谨慎。

首先,很多时候指标不好是胚胎发育有问题的『果』,而不是『因』。hCG 来自胎盘分泌,刺激黄体产生孕酮。有染色体缺陷的胚胎,发育不好,孕早期就会体现在指标上。这本身是生命进化出来的筛选机制,在伤害最小的时候放手。用老一辈的话说,是缘分未到。强行挽留,将孕妇置于生命危险之中,还可能生出缺陷宝宝。

其次,各种激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,数值跨度非常大,检测本身也存在一定的波动和误差,不能看单次检测的高低。像 hCG 主要看翻倍情况,而孕酮则要结合 hCG 一起判断。一两次的指标偏差,不一定是有问题。

由于这些原因,国外主流的医学意见,不鼓励在孕早期进行干预

国内医生难道不知道这些吗?我想当然知道,至少比我懂。我也相信大多数医生是在为病人考虑。

奈何医生拗不过国人『用药求心安』的心理,以及越来越被激化的医患矛盾。用药了,看起来尽力了,将来坏结局不容易怨到医生头上;反过来,哪怕不用药才是为患者着想,将来出事,难免会被患者和家属怀疑没有尽力。人有一个名为『如果当初』的心魔,而普通患者并不能区分有效治疗和安慰剂。

为了防杠,必须说这只是个人的有限观察,以及基于观察的推测,不是所有医生都这样。虽然我们只经历了一次生育历程,外加身边朋友的少数例子,但在看其它的大小毛病时,开惯例药、开安慰性质的药物和治疗,不在少数。(当然医生可能并不觉得这是安慰剂。)有时不方便详细沟通,药没什么害处也不贵,也就算了。特别不合适的,礼貌地跟医生商量,一般都会取消掉。有一次开的特别离谱,我指出里面的副作用,医生居然不知道药里有某种成分。这个话题很大,有机会另文讨论。

但是,但是!只是要谨慎,不是说一定不能保胎。 有些情况确实需要保胎,大龄孕妇需要干预的情况多一些。 也不是鼓动大家去质疑医生。而是要有主动了解的意识,要和医生沟通具体情况,了解前因后果和各种风险,参与到决策中去。 而不是觉得听不懂就放弃交流,当个工具人,让做啥就做啥,哪个指标低就补哪个。

孕妇和家人有权利了解不同选择背后的风险,也只能自己去承担选择的后果。

实际上只要表现出愿意了解的姿态,让医生觉得你讲道理,可以交流,医生一般都会愿意投入更多的耐心。

如果医生的解答无法打消疑虑,可以换一个医生甚至换一家医院确认,然后综合考虑不同医生的意见。意见一致当然最好,出现分歧,要么继续找别的医生,要么就从中间选择一个医生的意见忠实执行。千万不要在治疗进行中,因为心有疑虑而将治疗方案打折扣,更不要擅自组合不同医生的方案。

写在后面

写太长了。

我像个爱操心的老管家,皇帝不急那啥急,写着写着想起什么就往里面加。我在担心『他们』不知道这些的时候,他们有着一张张具体的脸。有时候是他们私聊问我。有时候他们没问,我耐不住去提醒。

得了,赶紧结了。

再次强调,外行人,仅供参考,不作为医疗建议!有啥事,拿不准的不妨勤跑医院,大不了白跑。

原本打算列一下资料来源的,太长太多太碎了,放弃。反正不是论文。如果有人感兴趣讨论里说吧。最近也有可能开不了讨论,那就后台留言,多人问的我另起一篇。


知识共享 “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” 4.0 (CC BY-NC-SA 4.0)”许可协议
本文为本人原创,采用知识共享 “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” 4.0 (CC BY-NC-SA 4.0)”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本作品可自由复制、传播及基于本作品进行演绎创作。如有以上需要,请留言告知,在文章开头明显位置加上署名(Jayce Chant)、原链接及许可协议信息,并明确指出修改(如有),不得用于商业用途。谢谢合作。
请点击查看协议的中文摘要。